您的位置:首页 > 

深读史来贺——刘庄展览馆史来贺同志纪念馆写意

2013-09-27 18:01:11 来源: 新乡日报
字号  

  二、“农村要想富,非办工业不可。”

  纪念馆展厅内,《无私奉献,一心为民》部分,挂着史来贺兴办工业的照片。

  兴办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使刘庄如虎添翼。

  1970年,刘庄千亩棉田,亩产突破100公斤。800亩粮田,亩产达到650公斤,居全省领先地位。这时,史来贺发现:生产投入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农业收入增长幅度。他认为:“农业到啥时候,都不能忽视。但是,如果只搞农业,投入再多,产量再高,也富不起来。农村要想富,非办工业不可。”

  1974年,刘庄拖拉机上的小喇叭坏了,新的一时买不到。两名司机就拆下来修理,居然修好3对儿,为村里节约了90元钱。史来贺得知后,有了生产小喇叭的念头。他说:“能修好喇叭省钱,何不造喇叭挣钱 ”当时不能办厂,就办“铁木业社”。一天时间,造出一对儿产品。声音虽差些,卖26元也有人要。技术不行,就外出学习。摸索中不断改进, 质量逐渐提高,一天终于能造5对儿、10对儿了。后来,刘庄正大光明办机械厂,一年能产3万对儿喇叭,畅销大江南北。

  1976年,刘庄开始建造纸厂。当时,一缺资金,二没技术。他们从小冀造纸厂请来一名技术员教造纸技术,边学习,边建厂。厂房自己盖,机器自己装,除了锅炉、烘缸、电器外,其他设备都是自己制造。纸厂从筹建到投产,按计划需要半年,为了缩短工期,史来贺带领工人昼夜奋战。只用33天,就使纸厂建成投产。总投资比同类纸厂降低一半,创下了建厂工期最短的记录。

  在发展工业的道路上,刘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办大型养鸡场、大型养猪场、食品厂、建材厂、卫生纸厂……史来贺和大家,进行过多次考察、试产。有时,还要付出“学费”。失败了,不服输。继续思索,探索,求索……

  1985年,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进行反复对比和科学分析,史来贺和大家决定:筹建制药厂,问鼎附加值高的高科技生物产品。

  农民建药厂,第一个困难是不懂。但是史来贺不怕,他去请专家。从江苏无锡请来一位高工,高工答应帮忙后提出:自己只懂工艺流程。机械设计和土建工程,还需另请高明。

  基建问题不大,请县里的药厂帮忙。土建人员不愁,刘庄本身就有。

  设计人员请来一个,史来贺好吃好喝好招待后,对方提出:需要先付5万元,用于家庭装修。企业建成投产后,每年还要提成。

  史来贺礼送来人走后,开会决定自己干。他说:“有一个人,不用花村里一分钱,就能把厂子设计出来。”

  谁 史世领。

  史世领是史来贺的长子,原任村办机械厂的厂长。眼下正带着刘庄派出人员,在外地某高校进修。28岁的他学习刻苦,拿下本科还想考研究生。

  是让儿子继续完成学业 还是暂时中断学业,回村为集体发展作贡献 史来贺毅然选择了后者。第二天,他就打电话,让史世领率人回村,完成一项“紧急任务”。

  在史来贺鼓励下,史世领到外地,考察同类企业,看了以后,他心里有了底,就在专家指导下搞设计。史世领把在大学里学到的设计知识,和生物工程结合起来,边学边干。一个多月后,绘出了全部图纸。送专家审定:通过。

  根据设计匡算,建药厂仅是一期工程,至少需要投资460万元。但刘庄集体,当时只能拿出200多万元。剩下的缺口怎么办 史来贺动员村民集资。听说办厂缺资金,村民踊跃拿钱,260万元迅速筹齐,资金问题解决了。

  得知肌苷的利润比淀粉酶高几倍时,史来贺派出30多人,分赴天津等地,学习生产技术。

  购进设备,自制设备,安装调试,节约资金上百万元后,刘庄的制药厂投产了,先上的是肌苷。

  按照学来的技术,10吨水解糖装入大罐提炼,出来的应该是白色结晶性粉末。但是刘庄药厂“提炼”出来的,却是黑糊糊的臭水。

  为什么 染菌。没有别的招儿,只能倒罐。一罐成本一两万元,染菌一罐,倒了。又染菌一罐,又倒了。一连倒了10多罐……正常生产,一罐能出30多公斤肌苷。但是刘庄药厂在生产初期,即使偶尔不倒罐,一次也只能产出4两(0.2公斤)肌苷……

  这时,史来贺要去北京开会。走之前他多次召开会议,讲的都是尽快解决染菌倒罐问题。可是,在北京开了10多天会回村时,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看到钱在一万元、一万元地扔,有的人哭了……

  史来贺说:“别哭了!创业哪有不作难的 创小业,作小难;创大业,作大难;不创业,穷作难。作难了,就退缩了,什么也干不成!再坚持一下,胜利就会到来。”

  自从上马化工和生物工程以来,史来贺这个棉花专家,便把心思用在解决生产难题上。他请教专家,和技术人员攻关,最后怀疑:问题可能是真空设备漏气,过滤净化设备和提炼罐内混入了杂质。

  于是,史来贺就和技术人员一道,在热气熏人的车间里,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查,最后终于查到了问题:搞生物工程不是种地,土坷垃大一点儿小一点儿没关系。搞现代化工业生产,搞化工项目,生产医药产品,从菌种的培育、选择,到生产原料和环境的纯度,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针对查出的问题,史来贺和大家积极改进工艺,提高操作技术,选育高产菌种。倒罐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每个10吨罐的产量稳步提高,最高能达到40公斤,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990年以后,在史来贺悉心关注下,华星药厂不断扩大规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由建厂时投资400多万元,200多名职工,生产一种药品,发展到拥有肌苷、青霉素钾盐、青霉素钠盐、抗生素粉针、红霉素、溶剂、热电联产等10个分厂,能生产几十种原料药和成品药的高科技、现代化企业。目前拥有职工3000多人,管理工程技术人员500多人,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已达数十亿元。无论是品种还是规模,都具有弹性双向拓展功能,是国内最大的肌苷生产企业和全球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出口到欧美、印度等数十个国家,出口总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纪念馆展厅的壁挂电视屏里,传出史来贺满怀信心的声音:“咱搞的是市场经济,做生意有赚就有赔。我相信:早晚有一天,咱的肌苷厂能挣大钱!”

  记者手记:

  1994年4月21日,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刘云山同志,前来刘庄调研。本报记者随同前去采访。写成的稿件,发在本报一版。

  1974年,刘云山任新华社记者时,曾经前来刘庄采访,受到了史来贺和刘庄人的热情接待。所以,这次重来,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史来贺陪同刘云山,察看了村办企业和村民家庭,边看边作介绍。

  在华星药厂会议室,史来贺汇报了刘庄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谈到药厂时他说:“我们的原料药厂,年产肌苷150吨,产量占全国60%。青霉素生产,河南独此一家,年产700多吨。每吨出厂价为26.5万元,年产值为1.8亿元。700吨的产能,需要投入4亿元。去年全村总产值2.3亿元,农林牧只占300多万元。今年,总产值预计能达3亿元。我们的成品药厂,搞的是无机化学,属于高新技术,占地250亩。从事产品深加工,综合提炼,生产粉针、片剂和胶囊。有3条生产线,年产粉针4.5亿支,有全国第二大的车间。”

  刘庄当时326户,1519口人。全村用工1600多人,其中,本村劳力700多人,外来工800多人。全村有党支部6个,党员110名。团支部7个,团员176名。刘云山问史来贺:“当前的农村思想工作,应该怎么做 ”

  史来贺说:“这个问题特别重要。我认为,第一,要建设好基层党组织。一个村,必须有一个好支部,一个好支书。否则,经济发展不起来。群众无人组织带领,组织建设不好,一切都是空谈。

  第二,县、乡(镇)两级,要面向农村下大工夫。经济工作和思想工作,要一起抓。基础教育经常抓,两手抓,同步抓,都要硬。1993年,刘庄人均收入7000元,户均存款五六万元。村里不向群众搞一分钱的摊派。迷信、赌博和犯罪的事儿,刘庄多年来没发生过一起。我们刘庄人,信党不信神。人人都说改革开放好,党和国家好。

  第三,基层干部要带头,以身作则是关键。比如计划生育,刘庄一向优待计生对象,20年无超生。我们重视教育。70年代,普及了初中教育。80年代,普及了高中教育。教师的工资,平均比公办教师高4级。全村现有大中专毕业生127人,都是工作中的骨干。”

  刘云山一边听,一边记。说:“讲得好,这都是实践的总结,理论上也很有见地。许多事物,都要经过实践检验。坐在屋子里想,是想不出来的。”

  当晚的便餐,在华星药厂西南角二楼进行。踩着钢板焊成的螺旋楼梯上去,进到一个普通房间。就一桌,几个小菜。玉米面窝窝头,小米绿豆稀饭。史来贺笑着对刘云山说:“抱歉啊!我们这儿条件有限。您下次再来时,吃饭的地方,可能要好些。”

[作者:王晓云  编辑:禹亚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