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流动儿童送给老师的感恩礼物
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活动
三、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确保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取得实效
多年来,郑州市妇联儿童工作以关注留守流动儿童为着力点,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为社会各界搭建关爱平台,使留守流动儿童群体得到救助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搭建平台,形成合力。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等15个市直单位在全市开展城乡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向全市推出7个公益项目,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利用“三八”节、“六一”节向社会各界招募“爱心妈妈”、“爱心家长”,一些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爱心妈妈”和留守流动儿童结成长期帮扶对子,给予他们亲情上的关爱和呵护。通过开展关爱活动组建了五支队伍,即:以各级妇联为主体的骨干帮扶队伍,以市直单位为主的关爱队伍,以管城区的义工和金水区绿城社工服务站社工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以专家、学者为主的科研队伍,以“五老”为主的报告团队伍。通过五支队伍,给留守流动儿童送去生活关怀、心理抚慰、学习辅导、经济资助等全方位的帮护,弥补留守流动儿童的“亲情空缺”。同时,不断拓展“春蕾计划”的内涵,通过建立“爱心桥”援助中心,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家庭贫困的留守流动儿童之间架设“爱心”桥梁,积极开展“代理爸爸妈妈”、“代理哥哥姐姐”与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结成对子,并进行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长期跟踪帮扶。
(二)发挥优势,拓展阵地。家长学校是向广大家长传播科学教育知识、优化留守流动儿童良好家庭环境的主要阵地和平台,我们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的作用,要求村妇代会和社区妇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留守流动儿童服务上来,积极为这一特殊群体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好这些群体的权益,搞好服务。在社区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使这些家长学校不但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中心,而且成为留守流动儿童服务的工作平台。目前,全市已建立以、金水区、管城区、中原区等为龙头的社区家长学校300多所。成立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指导工作机构86 个,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79 所,培训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骨干90余次,举办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报告会100多场。
(三)整合资源,优化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为做好关爱工作,切实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市妇联充分发挥优势,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更宽范围,努力形成党政领导、部门支持、妇联协调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开放式工作格局。一是整合社会资源。2009年市妇联协调民政慈善部门出资40余万元在全市建立了14所“留守流动儿童之家”。2011年,我们又协调郑州市慈善总会出资104万元在全市再新建13所“留守流动儿童之家”。 二是整合政府资源。2010年,在认真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留守流动儿童较集中的乡镇、村、学校、社区建立30所“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的建议被政府采纳,并列入2010年郑州市为民办理“十大实事”之中。30所“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统一命名为“阳光童乐苑”。寓意为--在党和政府阳光般的温暖与关爱下,留守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健康成长。根据孩子们的身心需求,政府出资300万元统一为30所“留守流动儿童之家”配备了亲情电话、图书、电脑、电视机、投影仪、体育用品等设备。这些硬件设施的配备,为留守流动儿童的学习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加强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的建设,确保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取得实效,市妇联统一规范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的管理制度,对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制度的内容、工作任务、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根据全市的需求,郑州市妇联向市政府建议再新建40“留守流动儿童之家”被列入2012年郑州市为民办理“十大实事”项目。2013年市政府再次列为民办理“十大实事”项目,建立了100所“儿童之家”,此项目将惠及20余万名留守流动儿童。
(四)努力创新载体,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目前,各县(市)区以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为阵地,充分发挥“家”的作用,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各地通过积极开展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通过开展读书竞赛、书法绘画展览、心理疏导、亲子对话、作文大赛及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激发留守流动儿童参与各类活动的热情,组织兴趣小组、科技小组等培养留守流动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拓宽留守流动儿童的知识视野,给留守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营造了一个充满亲情、和谐温馨的社会氛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以上是我们在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一些有益的探索。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作,单靠一个人、一个学校或一个单位的力量是不够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统一认识,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这项民生工程做深、做细、做实,让更多的留守流动儿童在全社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