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在居民家中采集信息。 本报记者 丁友明 摄
群众路线制度化的郑州实践
2012年2月以来,以网格为载体“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从无到有,逐步完善提升。我市探索构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基层治理结构。小网格网住了大民生,新机制显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干部沉在基层:
变“领事干部”为“管事格长”
虽然是寒冬季节,年轻的杨蕾彬还是会每天挎上自己的大包,抱着一大杯热水,在社区大街小巷不停溜达。小姑娘是金水区经八路办事处教育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不过作为一名三级网格长,她却很少坐在办公室。“每天都在‘扫街’,身边人都说我越来越苗条了。”话匣子一打开,她显得很开朗,“走在街上,大家都会跟我打招呼,大事小事都会跟我说。”
不过,刚开始遛街那会儿,大家可不怎么理她。
省会的第一个网格,就始“画”于小杨所在的经八路街道办事处——通过“解剖麻雀”,办事处开始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机制:整个辖区被分成55个网格,每一个网格指定一名网格长,网格范围内所有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基层问题,网格长都要管。
短短几个月,办事处辖区变样了:“道路通畅了,出行方便了,环境整洁了。”73岁的何大爷道出了不少辖区居民的心声。
“网格化管理不是单项工作,而是一个新的工作推进机制,是政府履行职责工作机制的一个创新。”市委副书记、市委秘书长、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领导小组组长王璋说:“机制让干部从等着派活变为主动找活,政府职能由事后处置变为事前预防。”
从坐在办公室里等群众上门办事,到走出门去为群众办事;从上级布置啥事干啥事,到主动找事办。小小网格,延伸的是责任,通达的是民心。
两年来,在不改变部门职能设置、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全市划分180个一级网格、2879个二级网格、19801个三级网格,市直及县(市)区各职能部门的45388名干部下沉到网格履行职能。
“下级”指挥“上级”:
看得见也要管得着
在市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上,三级网格长上报的各类线索和问题、各职能部门处置情况等信息不停地在屏幕上滚动呈现:网格长排查发现的问题拍照上传,相关职能部门何时给出处理意见或派人现场处理、办理时间、何时办结,都有完整记录。
2013年以来,通过这个平台召开联席会议453次,联合执法518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547件。
在以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以前,居民向社区反映问题,社区没有执法权,然后向街道反映;街道再找有关部门协调才能解决。久而久之形成一个怪圈:社区有发现问题的条件却没有处置的权利,“看得见的管不了”;执法部门力量不足,不能全覆盖,“有权管的看不见”。
如今,“小事网格长管、大事找人管”。网格划分不仅增强了网格长的责任心,对职能部门工作也是一种带动和督促,网格长充当了他们在基层的“眼睛”,为他们提供信息,在短时间内督办完成。
仅2013年7月至11月,平台就受理城市管理类问题78912件,绝大部分都在基层得到解决,上报到市一级的只有1000余件。
网格化管理改变了以前社会管理中“头重脚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条块深度融合,让原来的责权“两层皮”变为现在的责权一致。机制中的双向评价,更使得网格长可以直接监督市直职能部门是否作为,基层部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一直处于“只能干活”的“弱势地位”。
目前,我市探索建立了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领导逐级分包、督察推进和责任追究等13项工作机制。市级领导分别分包联系一个乡(镇)、办,蹲点督导网格化管理,33个市级执法部门责任逐级分包落实,各级通过组团式下沉强化基层力量4.5万人,对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了“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专家点评
河南省委组织部研究室正县级调研员 晏友明
郑州“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是现代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是破解基层社会管理难题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网格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创新和革命,体现了精细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特点,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郑州市的长效机制很好地顺应了这种潮流。郑州“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必要的深入实践,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推广价值。(记者 张乔普 李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