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原网>
注册登录

【文字】回家的路

2015-02-03 14:41:37来源:大河网
字号  

   还未到元旦,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2015年全年的假期安排,除夕果然正式放假,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寒冷的冬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除夕之前,就算是远在千里万里,都要赶回家与父母团聚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我们非常注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一家子团团圆圆的聚在一起包饺子,看电视,这是每家的必修课。

  火车票提前两个月就可以预定,只一天多的时间,除夕的火车票即将售空。再也不用过年的时候像打仗似的去坐火车了。自从买了车后,最大的一个便利,就是回家不再匆忙,也不再拥挤。

   从1996年到现在,来郑州已经18年了,18年前的我刚好18岁,一个小姑娘成了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十几个春节,一次又一次,往返在两个家中间。以前是两个,现在是三个家,娘家,婆家,郑州自己的三口之家。

  1997年的春节,拿学生证买了半价火车票,15元,独自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当时京九线刚开通不久,从我们那个山东小城临清来郑州有直达火车。但是从郑州到临清没有直达车,只能到聊城转车。可从郑州到聊城只一班车,还是半夜一两点到。夏天还好说,在售票大厅或者外面的广场上坐一晚就可以了。可是冬天,太冷。每年回家在候车厅冻的瑟瑟发抖的样子,至今记忆犹新。上学及刚毕业近五年的时间,都是这样熬过来的。火车站旁边的酒店,当然是住不起的,也没问过那些酒店的价格,看样子就贵的吓人。只记得有一晚火车改点是12点到,以往都是两三点,冻个三四个小时就可以早上坐车走了。这要在冰冷的候车厅呆上六七个小时,太受罪。出站口有很多中年妇女不停的问下火车的人住不住宾馆,我问了价格。二十元,单间。感觉还不贵,便跟着她坐着三轮去了她的家庭宾馆。大约有十分钟,才到她的宾馆。终于可以不再受冻好好的睡一觉了,这是第一次舍得花钱住宾馆。哪会像现在,非标准间不住,没有电梯的不住,最好是三星级以上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出差或者旅行,首选的是商务酒店,宽带WIFI一样都不能少。以前花20元钱住一晚就感觉奢侈,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偶尔也会选择干净卫生的青年旅舍,但是目的和以前不同,为了认识几个同性朋友能够结伴旅行,省钱不再是第一考虑要素了。

  绿皮火车慢慢淘汰了,火车上大都有了空调,冬暖夏凉,侯车室也有了暖气。发车到站的时间也改了,慢慢有了从家乡小城到郑州的直达火车。不止一班列车,有三班直达,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在候车室受冻挨悃了。

  自从结婚后,以前的回家,变成了回娘家。一个人的回家之路慢慢变成了两个人,三个人。行程也随之增加了,因为又多了一个家。

  第一次和老公回婆家,是去京广路上的客运总站。虽然离郑州不远,两三百里的路程,大年三十回去,排了一上午的队,车走了一辆又一辆,从早上八点等到12点,终于坐上了车。排队的时候吵闹声不绝于耳,心急如焚的人们个个恨不得插上翅膀快点到家。三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县城,又等了一个多小时,坐上了通往镇上的公交车,下车后步行了五里地,终于到了家,天已经快黑了。

  不管是回娘家还是婆家,春节时的拥挤,火车站与汽车站的庞大人群,想想都让人害怕。有了孩子后,两家的父母体谅我们春节坐车不容易,让我们错峰回家,元旦回家,或者元霄节。同样是过节,只要是亲人团聚,过哪个节都是一样的。

  儿子出生后的那三年时间里,一家三口在郑州过了三个春节。节日期间,路上行人稀少,公交车有时只有两三个乘客。少有的安静与冷清。

  儿子三岁的时候,开始和我们一起过春节回老家了。家里已经买了汽车,他不用像妈妈那样下了火车在候车厅冻一晚,也不用像爸爸那样排半天队去挤大巴车。而是可以幸福的坐着自己家的轿车回爷爷奶奶家,然后再回姥姥姥爷家。

  每年的大年三十,先回婆家。大年初二,回到郑州,初三,回娘家。不用再错峰出行,因为高速公路过春节时免过路费,而且这几天上高速也不堵车。初六回郑州自己的家,这样,春节算是过完了。

  去年,回家又开始错峰出行了。元旦回了娘家婆家,提前一个月就报了旅行团,双飞。早上出发,下午就到了海南。除夕在温暖的三亚渡过了。这是第一次过一个不用穿棉袄的春节,椰子,沙滩,漂亮的蔚蓝色的大海,过得最浪漫的与以往不同的一个春节假期。看着儿子在海边快乐的捡着贝壳的时候,总会想起自己在候车室冻的瑟瑟发抖的样子。

编辑:李一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