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原网>
注册登录

【文字】洛阳一高赋

2015-02-13 11:17:16来源:大河网
字号  

  岁在甲午,时为子春。洛水之南,龙门之北。观山光须北邙,览水色应南湖。集豪杰于洛阳,荟群英于一高。

  柳梢晨光,光一日之清明;杏林夕照,照百里之静谧。师有孔孟之贤,生皆李杜之慧。楼高接天,登之有凌云豪气;水阔映月,临之有飞天逸兴。

  黄钟大吕,奏万古之雅乐;青简古卷,传百代之大学。桃李播于四海,芳菲遍及五洲。上承唐宋之风流,下继明清之古雅。以国学为精魂,以科技为根本,既有嵇阮之高才,又得于林之厚德。壁立千仞,因无欲故刚;海纳百川,以有容成大。

  风雨不动,一百一十载教书育后;波澜未惊,一百一十载立品达人。噫!其殊不易也!吾辈愚钝,不能使师长为荣;尔幼慧黠,可以让先生为耀。目不窥园,董儒方成《繁露》;足不下楼,闻生始就《杂论》。伟哉一高,将光先圣遗志;壮哉一高,能复绝学嘉愿。

  余无王子安之妙笔,不得尽言一高之美,略作鄙文,稍抒微情。赋尽则成四韵,抛无名之砖砾,引众贤之瑾瑜:

洛阳南望水连山,学子求知在此间。

朝有清风拂细柳,暮来晚照落长天。

春晴桃李初争艳,秋雨鸿鹄欲比肩。

百岁漂泊君莫问,如今万里正扬帆。

  作者自传 

  后生秀倜,表字飒卿,河洛李氏之女,虽无仲尼之贤,却有宗悫之志。

  少时即有志于学,嗜书如命,尤爱华夏之古学,所读之书甚杂,既有圣人之大学,又不乏艺文、志怪之书。幼时习书法于外祖父,然未有大成,后习音律,竟颇有所悟,读谱识曲,皆无滞塞,能吹三尺竹箫,也可按弦抚筝,有乐在其中故也。二七之年,从师习太极,严寒酷暑,风雨无阻,悟“阴阳相生、以柔克刚”之道,并用之于学,得益良多。至于射御之术,虽不敢与前贤并论,却不至现丑于人。此所谓古之六艺,皆有涉猎耳。

  如今正碧玉之年,愈痴心于国学。课后学余,每执卷于窗前灯下,不觉明月沉海,更深夜静,纵狂风惊雷入耳,亦无动于衷也。秃笔一支,作诗填词,评古论今,欲追古人遗德,光未竟大业。或笑我如愚公移山,不自量力,吾以“生生不息,山可移也,何来国学不可兴耶?”回之。此心声也!然国学之式微久矣,非学生一人之力可兴也,愿倾一生心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而已矣。

  素好举隅反三,推陈出新,故创词牌如《落春英》、《行云令》、《梨园叹》之属,依旧曲而填新词《明月》、《春江月夜》,喜乐哀怨,皆成佳乐。

  性本执著,加以口齿伶俐,由是擅辩。尝与人论诗词之境界,通宵达旦,终以“诗词无境、心中有镜”一语险胜。此番说来,只付先生一笑。学生驽钝,然心中却有明火一簇,因所爱所梦而燃,足令心胸敞亮,照明所见之大千世界。所爱者,古韵之遗风也;所梦者,国学之重兴也。使泱泱华夏精神之旆旌重竖,大同之德复兴,不负此生之志矣。呜呼!众人多不屑与斯或谓我狂,谁为吾俦?

  所幸者父母亲旧知我也。双亲夙夜忧劳,鼎力扶助,辑吾拙作,是为《立风集》,尽收诗词文赋于其中。又有至交识学生笔下真意者,书信来往,殷勤鼓励,文联社结集付梓,更令学生有不竭之力,倍加奋发也。

  古人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以为然。既有志于学,再得先生之教,其功可以百倍,或可出类而拔萃也。学生案头有一言,足写吾心:“一语惊开数九梅,梢头。乾坤不动为我留。”有此大志,可酬乎?

编辑:李一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