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原网>
注册登录

【文字】母亲的年话

2015-02-15 11:43:41来源:大河网
字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话不同。数九寒天年又近,母亲年话回味长。

  小时候过年,重在吃、穿二字,母亲给我带上渴盼已久的火车头帽,叮嘱我要爱惜点,多戴几年。出门一瞧,小伙伴围了一大圈,争相来看。

  割肉总要先的,一过二十,大街上满是氤氲的热腾腾的大锅,母亲总说:“割几斤就行了!”这是和父亲说的。待到我上初中了,母亲第一次叫我去白龙庙割肉,“那卖肉的是你爸的学生,你一报名人家会给你割肥一点的,多点猪油,平常也能见见腥!”

  “到集上割肉,那是要讨价还价的,叫你爸去吧。”母亲这样说。待到城里有了丹尼斯,逛一回,心潮澎湃,给母亲讲那里肉比集上多,还明码标价哩!母亲不大情愿的说,那你少割点看看。

  过年的规矩,母亲像背“老三篇”一样讲一通。蒸年馍不能说多了,那叫年年有余。二十三祭灶要大扫除。除夕守岁整夜不能睡觉,这一条母亲尽管说,但从小到大,我总不晓得,啥时候就睡着了,反正天明是从热被窝里钻出来的。

  三十下午上坟回来,各回各家,进门就放挡门棍。母亲还说过,祖先回来不能领错街门,先辈从天而降,带回来财运要挡在门里,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过破五不准取。这一条一直恪守,心有灵隐,想财福亨通。

  初一至初五,光吃不干活,连垃圾也要攒着。这一条一打问,好多人都知道,但是“曲线救国”的大有人在,我倒也正省了懒心,多备几个垃圾桶罢了。

  初一要早起,放鞭炮,烤旺火,那火都有半米高,母亲还是鼓励我连跨三下,不能停。这叫连年兴旺。还要我们围着老椿树转三圈,边转边念叨“转转长长,今年不长,过年长。”小时候母亲再忙,也要到树下微笑的指导我们。但长大了,也迁村了,没来大椿树,但偶尔提起,这句伴我成长的俗话,母亲依然两眼放光。

  小时候,日子紧,母亲也会叫父亲买几个大零炮,叭、叭、叭,响够三下,才会叫我们动筷子,吃饺子。母亲先烧香,然后拉着我们跪拜,虔诚的屋里掉根针也能听见声响,母亲振振有词,“先辈们都来吃饺子吧!”结婚以后,母亲每年都要来指导妻子来指导学着念叨。初二要去姥姥家,这是规矩。初三以后姑家、姨家,小时候交通不便,母亲总领着我们去亲戚家。指认着这个咋称呼,那个应叫啥,我们更欢心的是能挣个一毛、两毛压岁钱,还没暖热,母亲总说:来,我给收着,别丢了。其实眼见一转手她有给了人家的孩子。对我们不满的疑惑,母亲会说,吃一窝窝,还一饼,礼尚往来。在长大点骑车去,母亲就说你们去吧,走路靠边。八十年代压岁钱已升成一元了,有个老发达五角,我们有点耿耿于怀。母亲安慰道:可不能争这个,事处本人心,况且老姨六十多了,要儿女们给钱呀!后来有汽车了,母亲也坐着同去,见有亲戚又给压岁钱,忙着拦阻,快娶媳妇了,还能给钱呀!

  结婚了,母亲张罗着,去丈母娘家礼要重点,还兴师动众,叫我买时髦的新衣,大长一年,要有个好印象,临出门了,又靠着门框叮嘱:莫贪杯,靠边走……。我有了孩子,母亲带点嗔怪道:应孩爹了,还来问我该那啥礼,问你媳妇去。我们要出发了,他又撵着说:抱好孩儿,别挤,离放炮人远点,捂住孩儿的耳朵……。走亲回来,母亲都逗着孙子:今天见这谁啦,亲不亲你,发压岁钱了……,抖落一箩筐的话,没一句正经的。

  孙子上中学了,母亲难得清闲,每年的正月初一十五,都顾自去上庙烧香了,听同去的香客回来言声:母亲祈福无非就是,愿全家平安,孩子们学习成绩好,我原以为,母亲关心的话越来越少了,耳根清静了,听到这,心猛的一颤,啊!谁说母亲“偷懒”了,她仍在重复着、熟悉的、无尽的年华。理不清的牵挂,浓浓的年味,在眼瞅母亲满头的银发,禁不住想叫母亲多说几句,我会洗耳恭听哪怕已能背诵的年话。

  母亲的唠叨,不外乎亘古传承的规则,当先眼前的叮嘱,未来的希冀与期盼,则融在深沉而慈祥的眼光里,过年啦!多倾听一下,他会成为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富。

编辑:李一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