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粉汤,是一段久远的记忆,更浓缩着浓浓的年味与亲情……
辞旧迎新,腊月二十九,与同事小聚一番,席间六零后的几位大哥,集体追忆年的滋味,最是那有关“凉粉汤”的记忆,瞬间就感染所有人,那份辛酸快乐、忆苦思甜的感觉,不经意间就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凉粉汤,乃用红薯粉制作而成,是典型的北方大烩菜,一般过年时才能吃到!
大哥,出生于黄河岸边,古都洛阳之洛河水畔,喝黄河水长大的他,平日里自有着黄河之汹涌澎湃,却也难得如此侠骨柔情:凉粉汤,大年初一第一餐,全村男女老少必吃的主食,她寄托着太多的辛酸与不易,吃凉粉汤喻意着“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些艰难的岁月,这是我们村多少年来的传统……隐隐地,泪光闪闪。大哥略作停顿,揉揉眼、摆摆手、大方地说了声:兄弟们,见笑了!
提及凉粉汤,就不得不提“红薯”。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哥一提起“红薯”,早情不自禁,据他所言,小时候,红薯几乎成了全村人唯一的口粮,大哥一家姊妹五人,共分得三十余亩薄地,全种成了红薯,亩产逾万斤,年收获红薯三十万斤,蒸红薯、煮红薯、烧红薯、红薯面、红薯粉、红薯条……一年下来,累自不必说,好在解决温饱,还能换些钱物,养活一家人过日子!
抽根烟,大哥接着追忆,那红薯的味道:深秋时节,三十亩地红薯,一望无际蔓延开来,整个山坡都绿盈盈一片,到了刨红薯的季节,家家户户均早起晚归、起早贪黑,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直至腊月都忙个不停,直累得直不起腰来?好歹刨完红薯,紧接着还得“晒红薯”,没完没了地将红薯擦成片,满世界地在麦田里晾晒,一旦遇到刮风下雨,必须第一时间重新收将起来的!于是,猫着腰、铆足劲,手忙脚乱、连滚带爬,在麦田里“捡红薯片”,那种节奏与紧迫感,真的会“要人命”!红薯片收回家,为防霉依然得凉晒,便又顺梯子、上二楼,沿木梁,小心翼翼地在顶棚间撒开,由于顶棚系纸桨、泥巴糊制而成,一不留神踩空或掉落,定会被父母骂着半死,却全然不顾你的死活,是否摔伤……
大哥,脸上放出光芒,定有什么开心的事?果不其然,他放缓语气,眯着眼喃喃自语:冬天的早晨,妈妈会烤红薯片,热乎乎地揣满衣兜,踏着月色数着星星,蹦蹦跳跳上学去,时不时塞一片入口,嘎嘣脆、满口香,越嚼越甜越筋道!放学回家,没进家门,就闻到了蒸红薯的清香,顾不得烫手边翻转、边吹气,猴急地啃上一大口,顿时烫得眼冒金星,吐得满衣襟红薯渣,这时候聪明点的就赶快跑,稍慢一点母亲便会敲得你头皮发麻的!跑远了,躲在篱笆墙处,探着头作着鬼脸,看母亲一点点将红薯捡起来、吹掉灰,边摇头边放入口中……
撮了一口酒,大哥终于说到了主题“凉粉汤”。现在日子好了,红薯也基本上不种了,可每逢过年每家每户,还是要做凉粉汤的,那毕竟是一个年代的缩影!村子里过大年,正月初一第一顿饭,主食就是“凉粉汤”,三十夜里熬制好红薯凉粉,初一早上鞭炮声里,搁好铁锅、放入白菜、萝卜、肉丸、粉条、豆腐,香茹……大火烧开,小火炖上五花肉,待清香四溢时,再放入红薯凉粉,拌匀后洒些葱花、芫荽,货真价实的“铁锅炖凉粉汤”便大功告成!舀上满满一碗,磕头、拜年、敬老人、发红包,热腾腾地一口气吃完,那感觉温馨、幸福、祥和、其乐融融!凉粉汤,早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记忆……
喝完凉粉汤,约上同辈的兄弟姐妹,挨家挨户地拜大年,每一家少则三两盅酒,多则半斤八两,有量你就喝,量少你就陪!本来说好的,不劝酒,不取乐,喝多喝少都可以的,到头来,一声大叔、两声大爷,盛情难却、情之所至,早碰杯、仰脖、一饮而尽,一年所有的不快均风吹云散!从早上八九点开始,直至晚上八点春晚开始,人是越聚越多,酒也越喝越醉,亲情、年味也随着酒香、凉粉汤,愈发滚烫、醇香起来……
一时间,泪眼相望,众人皆无语,约好羊年初一,兄弟们齐相聚,一起喝酒、拜年,细品凉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