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原网>
注册登录

【文字】春联上的村庄

2015-02-28 11:48:16来源:大河网
字号  

  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是春联。小时候在农村,春节时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红纸,像给村庄穿了一件新衣裳,把冬天灰色沉静的小村庄打扮的喜气洋洋。

  记得那时候,写春联是村里的“重大集体活动”。而且,这活动往往在我家举行。

  因为全村会写春联的人,只有我“老爷”一个。“老爷”,是我们那里的方言,指爷爷的父亲。一个人能被称为“老爷”,说明这家四代同堂人丁兴旺。

  其实村里也有几个人会拿毛笔写字,但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字拿不出手,平时写着自己玩玩儿还行,真正到了春节,他们也都带着红纸,来找我“老爷”求几幅春联。

  每年到了写春联的时候,也是我“老奶”最得意的时候。她一年到头在田里挣工分,比男人还“出力”,也舍不得让读书的丈夫下田。村里有人看她太累,也说她:“读书认字有啥用,能换粮食还是能换工分?”这话,有点别人说齐白石未得志时 “哪见文字锅里煮”的意思,我老奶不知道齐白石,听了这话不高兴,但又无法反驳。她只好拿出庄稼人最朴素的理论:“读书总是好事,总比种地强多了。”毕竟是别人家务事,毕竟小村民风淳朴,说她的人也就住了嘴。

  每年从腊月二十六开始,“老奶”总是一大早就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好了桌椅墨汁,再吩咐父亲点一个火盆放在旁边——这时候“老爷”往桌子前一坐,真的有点“大老爷”的气势。

  村里人一个个来到我家,先跟“老奶”打过招呼,放下豆腐或者鸡蛋作为“润笔”,“老奶”就会“拒绝”:“写几个字又不费力气,拿东西干啥!”当然“老奶”从没有拒绝成功过,因为村里的“礼数”在那里呢。

  “老奶”收了“礼数”,来人才到“老爷”的桌子前,恭恭敬敬打个招呼,送上红纸。不用“老爷“吩咐,我就跟着哥哥姐姐把红纸折成一定的样子,再按照折缝,裁成大小不一的长方块,铺在“老爷”面前。

  这时候只见“老爷”提笔蘸墨,略微沉吟一下才开始下笔。 “老爷”写的大多是些老春联,什么“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国泰民安”;“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这样的春联是往大门上贴的。也有一小部分小清新:“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这些大多贴在年轻夫妻的门上。

  “老爷”会根据来人的家庭人口情况,给来人写出不同的春联。剩下一些小小的红纸块,写几张“满院春光”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让他们贴在院子里、粮仓上、猪圈旁……

  乡村人没有排队的习惯,就聚在火盆旁聊天烤红薯,聊庄稼,聊孩子,聊猪鸡……小孩子拿着烤红薯跑来跑去,随手扔几个小炮仗,红薯的香合着炮仗炸响,于是整个小院子里热热闹闹,春节的气氛氤氲渐渐蒸腾开来,浓得像酒。

编辑:李一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