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原网>
注册登录

【文字】乡村看戏

2015-02-28 11:51:27来源:大河网
字号  

  “暮色里,旧歌戏,乡间草台唱不已。摇篷船,听几曲,胡琴咿呀渔光寂。”每想起这首歌,就又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回老家过春节的那段往事。

  老家是父亲儿时熟悉的家园,于我来说,却是陌生而新鲜的庄园。下了火车,看不到城市街头熟悉的公交车和中巴,有的是一望无际的土地。父亲拉着我的手,在被寒风冻得干硬的土地上走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一辆载客的三轮摩托车。我们坐在帆布包的后座上,在坑坑洼洼的乡村土地上颠簸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大伯家的院子。

  正月里乡村的黄土地,像村头那条上了冻的小河一样空旷而贫瘠。忙碌了一整年的农人们,终于有了彻底放松身心的机会,在扫房子、蒸年馍、贴对联、包饺子的节奏里忙碌了十天半月后,就着正月里炸响的鞭炮声,开始尽情地享受过年的闲逸和欢欣。

  正月里的风还残留着腊月寒风的犀利,但阳光却已有了春回大地的暖意。对乡民们来说,过年最愉快的享受就是听听社戏。乡村的社戏无疑是精神生活的饕餮大餐,在那个闭塞的小乡村里传播着艺术世界的真善美。

  那年初五,村主任请来一个戏剧团为乡民们演社戏。说是舞台,其实只不过是在村里一块空地上搭建的草台。当堂姐拉着我赶到那片空地时,草台已围了很多人,我们人小,站在大人身后,台上什么也看不到,能看到的都是前面观众的腿和后背。堂姐像条小鱼,拉着我的手机灵地在人群里穿梭,终于把我带到台下最前面的位置,我俩仰着小脸好奇地看起戏来。

  我从小跟着爱好艺术的妈妈在剧院中看过数场戏,但像这样在露天的草台下看戏,还是头一回。仰头间,但见演员们唱念打做,风韵十足,侧耳中,鼓胡笛筝,悦耳动听。只是那时还小,台上唱的是什么意思,我和堂姐听不懂,也不太感兴趣,我俩感兴趣的是演员们脸上涂抹的油彩和手上拿的花枪。特别是几个脸涂油彩的小生,手持花枪抛向花旦,双眉入鬓的貌美花旦轻甩水袖,左踢右蹬,威风凛凛又姿态优美地将花枪一一挑起,“射”向小生……那组美轮美奂的镜头,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接下是老生出场,那唱腔拖得悠长,“哎哎、啊啊”的拖腔,让我想起母亲哄我入睡的催眠曲,昏昏欲睡中,扭头看到堂姐还在认真地仰着脖子看台上,我问堂姐,这演的都是啥意思?她抿着嘴偷偷笑了半天,悄悄地告诉我:“管他啥意思呢?咱看的是花旦长得美不美,小生的武艺高不高。”

  戏后,堂姐拉着我到后台看演员卸妆,正巧看到我俩崇拜的那位花旦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摘着头上的银钗,发现我俩死盯着她看,就扭头冲我俩笑笑,堂姐不好意思地回她一笑,然后拉着我的手飞一般跑了……

  晚上,堂姐找来她画画用的水彩,照着白天那位花旦的扮相给我俩化了妆,她还找来枕巾和纱巾塞入我俩袖口当作水袖。当两个脸上涂着花花绿绿“油彩”的“旦角”轻挥长袖出现在大人们面前时,满屋子哄笑声,几乎响过大年夜的鞭炮声……

  32年的时光过去了,如今,当年的小姑娘早已为人母,却没有机会再顶着新春的风,欣赏一次在草台上演的那种接地气的戏曲。

  “时光老去远了年少的我,盛妆唱的那一曲。戏台上老旦已记不起,当年回眸的可是你。生旦来又去,净丑映涟漪,便将草台收入纸伞中,带回梦里续一曲……”想老家的时候,就轻哼一曲,重温当年那场乡村社戏。

编辑:李一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