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原网>
注册登录

【文字】回望父亲

2015-03-02 11:08:28来源:大河网
字号  

  转眼,父亲已离开我们十年了,可我总觉得父亲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跟着我,看着我。回头看看,却没了他那清瘦而坚毅的身影。

  父亲15岁那年一辍学就下地扶犁压耙,一整天耕了6亩地。父亲说,耕地回家后吃了三个窝窝头,倒头就睡。第二天,腿就肿了。

  繁重劳动之余的父亲,腰里始终别着书,一有空就看,还常在地上画画算算。三年之后,他考上了郑州大学历史系。可惜的是,父亲大学没上完,就被迫离开了学校,到商水的一个小村庄劳动改造,后来在那儿当上了临时代课教师。能当教师,父亲觉得无上荣光。从此他和教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一干就是四十年。

  父亲刚开始教的是小学,在那个偏远的小村,学生因穷失学的很多,他就一家一家地去求家长。他说:“你们不把孩子送学校,学校没有孩子,我咋当老师,我不教书,改造不好,就不能回家呀!交不起学费,我把几块钱的工资都给你们,中吧?”

  父亲在商水教书的三年间,那个村的孩子最终没有一个失学的。那时爷爷已经去世,家里有奶奶和两个姑姑,她们不奢求父亲能带回多少钱,父亲每三个月能回来一次,已经是欣喜万分了。

  三年后,父亲回到了扶沟,到离我家二十多里的何营村教书,他教了五个班的四门课,语文、数学、历史、体育。奶奶说:“在何营教书的时候,是你爸爸最快乐的时候,可以每星期回家一次。”记得父亲说过:“教四门课,可以变着法儿地教,语文课上讲历史,历史课上记数字,体育课上,大地当纸,小棍当笔,写写画画。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不让学生死背课文。”

  由于父亲教学成绩突出,校区又把他调到当时教育质量相对落后的苑庄中学教初三的数学。他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数学成绩较好,但作文写不成,于是,他就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每星期一送到他的办公室,他用一周的时间给他们批改作文。两年后,苑庄中学破天荒地考上了3个县高中。后来,扶沟最好的理科学校崔桥高中又把他调去了,分的课程是高三的语文课,兼任班主任。

  那一年,父亲在家只过过三个星期天。一连教了五年高三的语文。

  在教高中的几年,也是最让他心酸的几年。一个冬日,父亲去查寝,发现一个学生的棉被露出花絮,冻得不能入睡,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棉大衣盖在学生身上。十多年后,我家盖房,那个学生听说后跑到我父亲跟前说:“谷老师,我家孩子多,不能帮你钱,但我有力,我在这儿掂几天泥兜子吧!”他白天来,晚上走,一连十天。我家起大门时,他送来了“文道永存”的门头石匾,匾头是赠恩师谷公。

  后来,父亲又被调到县里写县志,每月回来一次,每次回来就让妈妈给他补裤子。妈妈问:“裤子磨得咋这么厉害?”父亲总是笑笑说:“下乡问情况,每天都骑一百多里,过了骑车的瘾。”我看过父亲写的底稿,整整20本,蓝笔、红笔虽密密麻麻,但字体工整。

  《扶沟县志》完工,周口又调父亲去写《周口志》,这次父亲一口回绝了,父亲说,这是他第一次没有服从组织调遣。因为奶奶老了,孩子小,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家成了唯一借粮户、借债户。父亲回到了学校,边教书,边帮衬家里干活。

  退休后,他参加了镇里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又是写材料,又是去学校作报告,还是很忙。

  我参加工作后,父亲告诉我:“把别人当家人对待,把公家的事当自家的事干,就不会挨骂,就能干好。”

  果真如此。

  父亲走后,他的百名学生为他开了追悼会。

  村民说,父亲真的值了。

编辑:李一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