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原网>
注册登录

【文字】我和春联

2015-03-02 11:34:49来源:大河网
字号  

  我和春联结缘60年了。半个世纪以来,每年春节我都要坚持写春联、编春联、赏春联、抄春联。我从小小的春联中看出了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追求和共同的愿望,也切身感受到了在当今和谐文明的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幸福安康。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开始读小学,就喜欢上了写毛笔字。那时我们每天都要写张大仿,老师经常把我写的大仿挂牌(即选写得最好的大仿贴到教室后边的学习园地上以供同学们学习)。小学毕业我即练成了一手较好的毛笔字。后来,我考入了泌阳县第三中学(当时饶良归属泌阳县),老师发现我的字写得不错,班级内抄特刊、办板报都让我来干。从那以后,学校里刻印资料、写标语、喜报等这些任务都交给了我。初中学习期间,这些锻炼的机会让我的毛笔字越写越好。从那时起,每年寒假期间,我都要回村里写春联。现在回忆起来,第一次试着给自家写春联,我确实感到有些紧张。我在草纸上多次进行试写,从研墨、裁纸、选联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的准备,终于写出了自已较为满意的春联,贴上后得到村里人的交口称赞。那时村里识字的人不多,能掂起毛笔写春联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从那以后,我成了村里春节前最忙碌最受欢迎的人——村里各家各户都找我来写春联。在那个年代,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人们迫切希望生活能够富裕起来,所以那时的春联大多写“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乡亲们拿来一张红纸,我精心设计,合理利用,不仅让他们每扇门上都贴上春联,还要写一些“满院春光”“出门见喜”等小联贴在院子里,连边角碎料也写上“有”字,贴在牛角和劳动工具上,所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福运降临的美好祈盼。对个别一字不识的乡亲,我写后还要帮他们贴上春联,以免闹出把“糟头兴旺”和“小心灯火”贴错的笑话。给乡亲们写春联一直持续到我参加工作。那时,每到春节期间,我漫步村中,看到我写的春联,把整个村庄装扮得喜气洋洋,我颇有自豪感、幸福感。

  后来,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每到春节,大多贴买来的春联,这样手写的春联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机器印制的春联虽然印刷精美、做工考究,但千篇一律、缺少创意,失去了春联独特的魅力。因此,我依然坚持编春联、写春联。近两年,我自编(或改编)自写了多副春联,如“牛奋四蹄文明社旗出河秀,虎添双翼神韵宛东日月新”“宝马腾飞迎福至四世同堂地,灵羊起舞报春来祥和家园门”等。到了年二十八,看到孩子们把我自己编写的春联贴上,我的心情格外高兴。

  春节期间别人都在家休息,我却骑车走遍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寻找手写的春联。偶尔发现一副含意深刻、书写流利、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春联,真是如获至宝,立即记录下来。回家后分类整理,每个类型选出几副最佳春联,如机关单位交通局的春联“交通奋进岁月流金春风吐翠铺锦绣,道路畅通江山如画大地飞歌咏和谐”、商业门店春联(面条铺)“你有油盐酱醋料,我供宽窄湿干面”、一住户门前贴的我县知各书法家写的春联“用笔不灵观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这些春联有的对仗工整、言辞恳切、蕴含着浓浓的乡土深情;有的幽默诙谐,趣味盎然;有的笔走龙蛇、气蕴生动,完美地把写春联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结合在一起,显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的家乡——赊店古镇迸发出的勃勃生机,准确地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后来我写了一篇题为《楹联文化彰显古镇风貌》的文章发表在县里的一份杂志上,得到较高的评价。由此,我还被吸纳为县楹联学会会员。

  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多年,可是写春联的热情一点也未减退。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以春联为载体,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编辑:李一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