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一笑马年去,群羊咩咩闹新春。春节狂欢犹未尽,元宵佳节已登门。每当此时,我的思绪都会被拉回到70年前在家乡过元宵佳节的情景。那万民欢腾、全村狂欢、一片喜庆的热闹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并使我永不会忘。
我的家乡在豫东偏僻的农村,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以煤油灯照明。为了节省油钱,不到万不得已时,大家都舍不得点灯。因此,每当夜幕降临时,村里总是漆黑一片。如果何处有一亮点,都会觉得格外耀眼。可是,当元宵节到来时,人们都会忆起:“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这首古诗来。于是,人们便不惜一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的使元宵佳节过得热闹、喜庆,以求得人寿年丰。
这一天,大家早早地把庭院打扫干净,把各种家具摆放整齐,使家里焕然一新。然后各家各户都在自家庭院当中以及大门两旁,挂上自己制作的大红灯笼。尤其院中的灯笼最大、最亮。此外,每道门的门墩上、各式各样的家具上以及树木、鸡圈凡是能放灯的地方,统统都要放上。为了节约,这些地方放的都是自制的“灯盏”。这种灯盏制作简单,把胡萝卜切成一段一段的,然后用一枚铜钱在萝卜的中央旋转,挖出一个深深的圆洞。再用一根坚硬的类似现代用的牙签样的草茎,用棉纸紧紧包绕几层之后,再把未被包绕的一端扎在萝卜圆洞的底部,将点灯的煤油倒入洞中,此时棉纸就被油浸润,一个灯盏即告成功。只要将纸捻点燃,灯盏就燃烧起来,直到把油燃尽,灯才会熄灭。这种自制的灯具,大家称之灯盏,它的造价低廉、方便、安全。把它放在以上所说的各个地方,点燃之后十分好看,她为元宵佳节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气氛。忙碌一年的农民,就这样既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又以此企盼着新的一年更加详和与丰收。
把灯全部放好点燃后,到处都是光辉灿烂,整个村庄成了一片灯的海洋。一改往日的漆黑,变成了不夜天,使小伙伴们高兴地手舞足蹈、活蹦乱跳,真是高兴极了。使我最难忘的是:父母第一次让我往水缸中放灯时,可把我难为坏了。因萝卜一放水中便会下沉,我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才能放好,便大声说:“水里不能放呀!”母亲说:“能,你要想个办法把它放好。”我急得团团转,仍无计可施,待我要哭时,我哥才去帮忙。我以怀疑敀目光看着他并把灯盏交到他的手中,哥哥说:“你真笨。”他随手拿了一只干净的碗放在缸里,然后把灯盏放在碗里,就这样他把任务完成了。
当家里的灯全部放好以后,接着便是往野外祖坟上送灯了。每家的祖坟,都有许多坟头,每个坟头前都要放上一盏灯。老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给亲人点上灯,让他们与家人一起来过节,免得他们孤单与寂寞。”当全村家家户户都把祖坟上的灯点燃后,整个田野都明亮起来。忽隐忽现的灯光,恍若繁星,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延绵不绝地与昊昊天穷连成一片,那场面实在壮观。这时全村万人空巷,都汇集在村头,边说边笑,边看那一年一度的壮丽场面,使整个村庄都沸腾起来......
接下来是我们小伙伴的活动了,我们每人都挑着大人给自己制作的灯笼,走上大街,形成一条长长的火龙。我们互相走动着、追逐着、说笑着,使这条火龙不断地变换着形状。再加上每个人的灯笼都是自己的父母制作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不同、五光十色,更显得五彩缤纷、流光溢彩。不仅孩子们喜欢,大人看了,也乐的合不拢嘴。我们说着、笑着、欢呼着、跳跃着、歌唱着:“灯笼会、灯笼今,灯笼灭了回家睡......”一直到灯笼真正灭了,谁也不想散去。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时间永远停留在这里多好呀!”
如此,我一年又一年的度过了童年的元宵节。童年的元宵节虽然简朴,但她给我留下了极美好的幸福回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去年在我又一次回到久别的故乡时,当年的小伙伴们都已成了年近耄耋的老人,当又谈及童年过元宵佳节时的点点滴滴,有谁能理解我们心中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