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5日电 (郝爽) “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华侨对母国的感情更加深厚,对国家民族危机更加敏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专家马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抗日战争中,华侨热爱母国的传统再次展现,推动他们帮助中华民族取得胜利。
马勇认为,抗日战争时期华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凝聚舆论、捐资捐物、直接投身抗战,以及阻碍亲日行径等方面。
他说,“抗日时期,华侨的最初贡献即是从舆论上凝聚了全世界的华人,宣传共同抗日。他们在世界范围形成了民族危机的舆论。”
“侨领陈嘉庚和司徒美堂宣传抗日思想,称任何政党冲突都应该停止,团结抗日。早在‘七七事变’之前的1936年,欧洲华侨即在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这些事迹对中华民族的抗战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马勇表示,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抵抗。
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实力匮乏,且未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因而进入战略相持,苦撑待变的状态。国民政府的经济也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华侨通过购买公债和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援抗日。
海外侨胞的数十亿侨汇,对支持中国抗日起了很大作用。马勇分析称,“受儒家传统影响,华侨和家乡之间的关联很深,有对故土的反哺情结。”
在民族危亡之际,众多海外华侨直接回国投身抗战。马勇称,仅广东省侨胞就有四万多人参军,很多人在战斗中牺牲。
不仅如此,华侨在思想上有一定超越性。“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他们顶住日方的压力,同时给国民参政会施压,称中国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日本人进行谈判,否则为汉奸国贼。华侨的提案,支撑着中华民族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不和日本妥协。”马勇表示,不论何时,中国人民不能忘记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