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常常说起中国梦,如果说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那么,读书梦则是我的个人的本质追求。然而,我总以为,实现中国梦,必须要靠读书,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我们这个民族是否拥有读书的梦想。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这五年,双休日倘不在家里,那就必然在图书馆;如果既不在家也不在图书馆,那么一定是在家和图书馆之间往返的路上。我常常认为,图书馆应该成为人们的第二个家——我们的精神家园!
其实浸淫在书海里的人生,虽然充实但难免单调。现实中有那么多时尚娱乐,像什么上网、蹦迪、泡吧、旅游等等,年轻人尽可以轻松愉快地消磨休闲时光,何必非要泡在图书馆里废寝忘食、发愤苦读呢?这没法解释,但细细琢磨又好解释——因为这是爱书人心甘情愿的选择。
自小嗜书成癖,前世今生仿佛与书结下了永恒不变的情缘。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就不爱和小伙伴们象野马般嬉戏,而是一头扎进小人书摊,在这个“神奇乐园”中渡过闲暇,透支所有的零用钱。至今还记得,每天直到夕阳的余晖渐渐隐去,大人喊我回家吃饭,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一步三回头地走在暮色中。如今我还会探访童年的书摊旧址,早已物是人非,教人怅惘。但自此不可救药地迷恋上书籍,即使在后来艰苦紧张的求学考试期间,仍然抓住一切机会阅读我能找到的任何一本课外书。我就如同闯入了满是宝藏的新世界,时时有新的发现,处处令人惊喜。
但是我芜杂的读书方法、浅陋的知识积累在大学时遭到重创。大学同窗们出口成章,胸有丘壑,显然涉猎的书籍范围更广博,知识面更开阔。知耻而后勇,我成了校图书馆的常客。感谢大学,我终于有了丰富的图书资源、相对空闲的时间和阅读动力,从而第一次系统地全面阅读。举凡历史、文化、科技、心理、哲理、文学书都一网打尽,如饥似渴地阅读。大学生涯别无所获,除了在图书馆博览群书的日子。
可是我的读书生涯也曾一度陷入迷途,以至岁月蹉跎,后悔不已。毕业了,在郑州工作了,年岁渐老,总有应付不完的人、事,而时空的逼仄、俗世的物俗与也让人无意青灯黄卷的寂寞生涯。直到无意中再次探访图书馆,我才终于又找到了回家的路。幸运的是城市的图书馆新馆开放,于我而言,路途更近、设施更先进,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读书人汇聚一堂、遨游书海的家园。这么多年零散地购书、借书度日,总觉“吃不饱”。忽然来到这么一座知识的圣殿,其中典藏浩繁,怎能不让我等书籍的“饕餮之徒”为之欢欣鼓舞、额手称庆!这五年,读书时常有苦尽甘来的感觉、柳暗花明的狂喜、醍醐灌顶的顿悟以及登高远望的快意。
培根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也以为,读书确是每个人上进的最佳途径。读书的益处,岂能一语道尽呢?我从一个无知的少年,到今天有了一些读书的粗浅感悟,乃至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点滴修养、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眼光,无不拜书本所赐。这五年来,书读得多了一些,所见所闻充塞于心、喜怒哀乐横亘于心,不免提起笔来尽情倾吐。此刻,读书的助益便显露无疑。华美丰富的词藻、布局谋篇的技巧、对人对事的独到深邃见解,正是平常竞日苦读的积累呀,因此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鼓起勇气开始向报刊投稿,竟偶有刊登者;于是再接再厉,五年来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文章数百篇,几十万字。这当然要感谢图书馆,因为文章大多是在此查找资料、构思和撰写的。
孤独读书、寂寞写作,注定清苦,但我无怨无悔;而演绎这绚丽人生的地方,则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在一个越来越物质的社会中,让我逐梦这永远的精神家园!让我的读书梦永恒存在,为中国梦写下厚重的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