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郑州人社“十二五”成就回顾-社会保障

2016-04-27 11:01:00 来源: 中原网
字号  

  “十二五”时期,坚持按照市委、市政府 “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服务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完成“五险合一”市级统筹。“十二五”期间,我市以“五险合一”市级统筹为主体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底,我市整合原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原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和原失业保险管理中心,成立了郑州市社会保险局,并相继组建了市内九区社会保险分局和各县、市、区社会保险局,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网络。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大力提升社会保险信息化水平,“五险合一、一票征收、网上经办”的发展目标初步实现。

  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一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十二五”期间我市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连续5年增长,实现“十一连增”。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将其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运行,并建立了多档次缴费机制,目前共有16个档次可供广大城乡居民选择缴费,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保障。二是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得到确立。在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受益人群,将破产困难企业大病保险由仅保住院扩展到“住院+个人账户+门诊慢性病”;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有力的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落实省市相关规定,将参保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纳入生育保险待遇保障范围。三是工伤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伤预防、补偿和康复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工伤保险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按照社保法规定,积极开展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有效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降低工伤保险费率,建立了工伤保险费率定期调整机制和浮动费率机制,减轻了用人单位负担;扎实推进“同舟计划”,加快实施农民工工伤保险进程。四是失业保险功能进一步增强。积极开展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补贴和企业内部培训补贴,失业保险支持企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凸显。

  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十二五”末,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次超过1279.27万人,较2011年初增长617.98万人,增幅93.45%。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3.63万人、226.31万人、335.24万人、158.39万人、156.86万人、98.84万人,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指标。

  社会保险待遇持续提升。养老保险。全面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定期调整机制,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11连增”,人均达到2552元/月,较2011年增加838元,增幅48.49%;三次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城乡居民月均养老金达到188.88元,较2011年增加64.36元,增幅51.69%。医疗(生育)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2万元,较2011年提高8万元,提高比例33.3%;参保职工在三类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88%,较2011年提高3%。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40万元,较2011年提高29.7万元,提高比例288.3%;住院最高报销比例提高到80%,较2011年提高15%。城镇医疗保险门诊规定病种统一增加到30种,最高限额和报销比例同步提高。生育保险产前检查费用提高到1400元,较2011年提高400元,提高比例40%。失业保险。失业金标准提高到1280元/人/月,较2011年增长640元,增幅100%;失业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展了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补贴和企业申请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截止2015年底,共计发放两项补贴15400.59万元,失业保险支持企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凸显。工伤保险。工亡职工一次性补助金标准达到57.69万元,较2011年增加19.47万元,增幅50.94%;工伤保险人均伤残津贴提高到2117.03元/月,较2011年增加542.03元,增幅34.41%;人均生活护理费增加到1617.56元/月,较2011年增加851.56元,增幅111.17%;人均供养亲属抚恤金增加到1057.51元/月,较2011年增加255.51元,增幅31.86%。

  社会保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了社保业务深度融合。完成了全市社会保险数据信息整合和新信息系统上线工作,搭建了包含社会保险网上业务经办系统、企业年审、网上申报、综合查询、在线服务等对公众提供实时服务的系统,实现了“一网融合、一票征收”的经办管理目标,各个险种之间数据共享,业务处理互联互通,业务分工更加明确,经办流程更加快捷,极大地方便了参保群众。

  社会保险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按照“工作标准化、标准精细化、执行信息化、风险责任化、追究常态化”的思路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初步建立了涵盖社会保险业务流程、岗位职责、服务规范、经办环境等方面的标准体系,为实现管理体制更加顺畅,业务流程更加清晰,经办标准更加明确,职责分工更加科学,办事效率更加高效,群众更加满意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

  劳动能力鉴定:“十二五”期间共受理各项劳动能力鉴定申请13351人,其中:因病或非因工伤残劳动能力鉴定4311人;工伤致残劳动能力鉴定7926人;企业离休人员护理依赖程度鉴定255人;受理委托健康状况评定859人;组织专家进山区、进社区、进医院,为315名危重伤病职工开展了上门鉴定服务。法定时效内作出鉴定结论率达到100%,其鉴定结论维持率在“十二五”期间一直排名全省前列,有力地维护了伤病职工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  编辑:禹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