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河南探索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河南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蝶变”
“百城之变”——看河南城市高质量发展
更多>>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血战湘江 红军英烈浩气长存
【记者再走长征路】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记者再走长征路)“红军楼”里话恩情
河南:四条“丝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报纸“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河南落实国务院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工作综述:激励作动力 两年均第一
迈上小康路生活变了样(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河南“四路并进”成绩斐然 央媒记者纷纷点赞
新闻看台
柳直荀:洒热血 染红旗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是毛泽东词作《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广为流传的名句。众所周知,“杨”是指其夫人杨开慧,而“柳”,则是指其青年时代的挚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的柳直荀。
看广东如何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广东也有短板:看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8∶1,比东部一些省份高;看内部均衡,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相对薄弱,全省区域发展差异系数达0.67;看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但水污染治理还须加力。
特稿:70年峥嵘岁月稠——海外看中国今昔谈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中国从长期战乱、一片废墟上起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影响力与日俱增,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回顾70年发展历程,海外专家学者盛赞中国国家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一张借据显深情 潇湘大地埋忠骨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近日由广东来到湖南,探访红军在湘南地区的长征故事。
一家三代守忠魂(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蒋石林在整理人们向红军墓敬献的鲜花。老人名叫蒋石林,今年75岁。这座墓,是老人的爷爷和父亲立的,长眠其中的是在脚山铺阻击战中牺牲的7位红军烈士。脚山铺阻击战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于1934年11月29日全面打响,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师为掩护军委两个纵队和后续红军抢渡湘江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皮箩回报救命恩 寻找红军邱显达
央视网消息:“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从湖南通道发回报道。
一只瓷碗的故事(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记者在倾听广东仁化县城口镇村民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这里是红军露宿的街巷,当时他们人虽多,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这里是红军的秘密联络站,这里是当年红军通过的桥……”进入广东韶关市仁化县的城口镇,红色文化讲解员黄本洲介绍着镇里的红色故事。
中国饭碗:让近14亿人吃饱吃好 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编者按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粮食安全发展之路令世界瞩目,共和国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近14亿中国人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着中国方案。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闽西子弟多牺牲 红34师血染湘江
央视网消息:6月20日,再走长征路第10天。长征精神回荡在闽西山川之间,激励后人坚定信仰,无畏前行。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要像黄山松那样守护黄柏山
6月18日傍晚,一场大雨刚过,黄柏山林场清幽静谧。
红军好作风 暖了百姓心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在红军挺进闽西时,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写下这首《如梦令·元旦》。
苏区娘子军 顶下半边天(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6月12日,在福建宁化县凤山村,红色娘子军家属李三岗女讲到亲人牺牲时潸然泪下,记者替她擦去眼泪。“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前,原馆长陈端唱起一首婉转的山歌。
[记者再走长征路]一本红军号谱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开篇所指“宁化”,正是中央红军长征的4个出发地之一,毛泽东曾盛赞这里是中央苏区“东方好区域”。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襄阳推动工业加快迈向中高端
湖北襄阳的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95%以上,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向中高端跃升,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表示,近年来,襄阳紧紧围绕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目标,以减量化增长为切入口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央视网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团队昨天(17日)离开了福建长汀县,前往福建上杭县,来到古田会议会址。
红军桥上的“等高线”(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位于长汀县中复村的红军桥。岁月的斑驳早已爬满桥柱,那条线却依然清晰。线高大约1.5米,是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的高度。“人比枪高当红军”——当地人都知道,这就是当年红军征兵处的等高线。等高线刻在一座木质廊桥上。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跨过一条小河,连着千年“官道”,自古便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1929年,红军常常在此宣传革命、分田分地、动员征兵,当地人又把桥称作“红军桥”。
忆峥嵘岁月 血脉情深红土地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再走长征路,追寻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重温历史汲取力量。在江西于都、瑞金、宁都、兴国等地,记者感受到红军和人民的鱼水情深。
从“无盐汤”感知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煮汤不放盐,可能是宁都人民独有的生活习惯。
记者再走长征路:一首山歌唱响“苏区干部好作风”
央视网消息:结束在宁都县的采访之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组前往本次主题采访活动在江西境内的最后一站:著名的“将军县”——兴国。
万里黄河第一坝:守住黄河安澜 造福两岸一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华夏文明,同时也因善淤、善决、善徙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6月14日,“聚焦黄河生态带 见证出彩河南”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河南省三门峡,登临万里黄河第一坝,见证黄河上的这颗明珠的魅力。
【壮丽70年•聚焦黄河生态带】“东方红”引领新时代的“花式”农业机械化
中国一拖是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多年来一直是农机企业的排头兵。在6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一拖向社会累计提供了340余万台拖拉机和270余万台动力机械,为我国 “三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壮丽70年•聚焦黄河生态带】愚公故里的脱贫“新故事”
6月13日,“聚焦黄河生态带 见证出彩河南”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河南省济源市西北山区,见证愚公故里的脱贫新篇章。
【壮丽70年•聚焦黄河生态带】将军渡:打造豫北红色旅游新名片
1947年的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黄河小浪底:黄河下游的“生态枢纽”
中国青年网洛阳6月15日电(白玉清 记者 任洁)小浪底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据了解,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
【壮丽70年.聚焦黄河生态带】黄河安澜 润物无声
三门峡“万里黄河第一坝”(央广网 记者 汪宁 摄)央广网河南分网6月15日消息(记者 汪宁)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壮丽70年•聚焦黄河生态带】濮阳市渠村引黄入冀补淀渠首闸:引黄入冀“润”雄安
奔涌的黄河水蜿蜒北上,从濮阳市、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沧州市、保定市最终流入雄安新区,黄河水“一路北上”从中原滋润着燕赵大地。这就是国家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铭记红色路标,走好新的长征路
一踏上江西赣南老区这片红土地,心中便迸发出一股深沉而强劲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新郑市启动新闻战线践行“四力”教育——“编辑记者下基层”主题采访活动
6月12日,新郑市新闻战线践行“四力”教育实践工作——“编辑记者下基层”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启动仪式在该市具茨山白龙沟举行。
沿黄九省区网媒倡议:发挥党媒优势 携手保护母亲河
记者再走长征路 于都河未变 长征精神永在
央视网消息:位于江西省南部的于都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正是从这里集结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
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江西赣州 感恩奋进 振兴发展“红色样板”
央视网消息:江西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天的赣南苏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南长沙市以智能制造引领新旧动能转换:高“智”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滔滔湘江水、巍巍岳麓山,孕育了长沙人“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质。与中国移动签约打造“移动支付第三城”……智能制造创新的生态体系,已经在湘江两岸风生水起,引领长沙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的长沙实践(上).从数据采集、过程控制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博世长沙工业4.0示范项目展示了智能制造的魅力,也成为湖南省长沙市汽车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一个缩影。
广西:发挥海洋优势 做足旅游篇章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近年来,广西在绿色之海、开放之海理念的指导下,打造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昔日渔港正变为滨海旅游胜地。
站上新风口 激发新动能
3年前,这个湖南省长沙市最大的城中村还是“蛛网”密布、违建林立,被称为“城市疤痕”。而今,2000多家视频文化企业注册落地,跻身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8年实现产值400亿元。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中关村:创新发展永不停
几十年来,中关村始终坚持一件事:推动创新发展。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在创新发展的路上,中关村勇往直前,从追赶到领跑,从北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关村的故事,是中国70年沧桑巨变的见证,是中国波澜壮阔改革开放的缩影。
南繁,种业基地渐入佳境(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秋天,他们像候鸟一样从全国各地飞来;春天,他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将希望的种子撒向大地。 超过700家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种业机构的近7000名科技人员,因为这年复一年的例行“迁徙”,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南繁人。
昔日矿区变景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泉水潺潺,鱼翔浅底,远眺群山,郁郁葱葱。不远处,是热闹的社区广场,78岁的向朝旗又在悠闲地散步。每次,他会路过一处断壁残垣,杂草丛生,木窗已被染成黑色。这里是重庆市奉节县青龙镇大窝社区,向朝旗曾在这里的硫磺厂工作了42年,两处场景便是大窝社区的今天与昨天。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北纬53°森林消防员日常巡护:每天热身两万步起
图为奇乾中队消防指战员。张林虎 摄“像这样的进林巡护训练,我们基本上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带上专业的灭火、救援机具,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的指战员再一次走进原始森林奇乾位于中国版图的“鸡冠”顶上,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这里是原始森林的腹地,奇乾中队就驻扎在这片茂密的森林里。
以身许国铸长剑(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外墙斑驳的旧瓦房散落在大山深处,毫不起眼。但这里曾有一个绝密的代号——“902”,更连结着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郭永怀……这片位于四川北部山区的土地,曾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基地所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20多年间,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坚守于此,我国核弹的小型化和第二代核武器研制,正是在这里踏上突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