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集智聚力
促进工作全面提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市政协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把握团结和民主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会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做出积极贡献。
献计出力 助推发展
围绕都市区建设咨政建言。市政协把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作为2011年的中心工作开展专题议政,组织委员针对破解土地瓶颈、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都市型现代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15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围绕《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初稿)和《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稿)进行讨论,提出20多条修改意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献计献策。市政协在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上,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专题议政,提出了涉及市场中介组织、社会大众心态、精神文化需求、特殊社会群体、化解社会矛盾、安全生产生活六个方面的意见建议。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献计出力。市政协开展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贡献”活动,组织委员明察暗访,将收集到的200多条意见建议归纳整理后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受到高度重视。广大委员还走进机关、街道、社区、企业、家庭,充分发挥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宣传鼓动、模范带头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市的创文工作。
围绕中小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受市委委托,市政协对120家民营中小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对我市民营中小企业的调查与建议》,提出缓解融资难、强化政策支持、加快自主创新、创造优良环境等意见建议。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市工信委对调研报告反映的问题,逐个进行解决。
围绕重点工作强力助推。市政协领导按照分工,围绕所联系的我市重点科技自主创新工程、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城市建设管理工程及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等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关注民生 服务群众
围绕服务民生加强提案办理。全年,广大委员共提交提案753件,立案625件。通过提案现场办理会、主席督办重点提案等形式,加大提案办理力度,提案办复率达100%,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围绕保障民生抓好调研视察。先后组织委员对学前教育、“菜篮子”工程、社会养老、食品安全监管等民生工作开展调研视察48次,形成调研视察报告36份,提出意见建议300多条。组织驻郑的全国、省和市三级政协委员对2011年市政府为民办理十大实事进行集中视察,提出了6个方面的意见建议,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围绕改善民生反映社情民意。通过政协例会、委员信箱、委员之家、政协网站和群众来信来访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分析判断形势、制定相应政策、解决有关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团结民主 凝心聚力
发挥党派作用。积极促进与政协各参加单位的团结合作,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共事的政治氛围。坚持定期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工作,征求其对政协工作的意见建议。重大专题议政、重要调研视察、重点提案督办等都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加,为他们知情明政、议政建言搭建平台。
加强团结联谊。加强与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联系,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高度重视与港澳台侨界委员的联系,增进感情、加深友谊,为扩大郑州对外开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建立与省政协的工作对接机制,积极争取省政协对郑州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成立市政协艺术团,多次组织书画笔会等文化活动,为建设郑州都市区凝心聚力。
提高内功 强基固本
注重理论学习。认真组织各级政协、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做到与党委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
注重载体推动。开展“政协组织为委员,政协委员为社会双服务”活动。继续深化“创建委员之家,树立委员形象”活动,并举行巡回报告会,在提升品质上下工夫,进一步规范建家标准、发挥委员作用、增强活动效果。
注重机关建设。以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为抓手,倡导树立六种意识,积极开展六项活动,政协机关干部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注重宣传造势。全年在国家和省、市级新闻媒体发稿400余篇。 本报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郜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