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3月3日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在即,审查与批准政府预算,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权。一些网民担心忧虑,政府财政预算报告“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假若人大代表读不懂预算,谈何监督?人大代表又该如何管好政府的“钱袋子”呢?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以在此方面多有探索的湖南为地方样本,开展了调查。
否决先例:湖南省县级人大代表“挡住”县财政预算报告
新浪微博的认证用户“陈子明2013”就发微博表示:《经济观察报》呼吁“各位全国人大代表”“请为预算投好关键一票”。问题在于,那些老奶奶、小姑娘,还有文艺体育明星们,看得懂预算吗?
人大代表果真看不懂预算报告吗?背后究竟是一套怎样的运行机制呢?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了解到,看不懂预算报告,既与预算报告过于粗略、过于晦涩有关,也与一些代表欠缺专业知识有关。但是不是只要是政府编制的预算报告,人大代表都会一路绿灯,举手放行呢?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朱新民说,“对于有瑕疵、不合理的财政预算,人大代表有权否决。湖南就有过先例。”
2002年,湖南沅陵县人民代表大会在表决时,就没有通过财政预算。当时的沅陵县财政局长在做预算报告时,离开书面报告,向与会的人大代表说,“今年的县财政预算安排比较困难,机关工作人员和教师的工资没有足额安排,只安排了11个月的工资。”而当时全国各地都是按照13个月足额安排的,这一席话引起了全体代表的反感,预算也没有得到通过。这是沅陵县人大史上首次不通过案,也是我国地方人大史上少有的不通过案。
勿庸置疑,沅陵县人大会否决财政报告是合法的程序产生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果。未通过案是中国在走向法治进程中地方人大依法履职、有所作为的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事件,对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反响。这一点,沅陵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未通案一丝不苟改进工作、矫正问题已作佐证。
后来,沅陵县按照法律规定,在做好各方工作的前提下,吸收和采纳人大代表的合理化建议,足额安排机关工作人员和教师的工资,再增加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