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要 闻|快 讯|论 坛|热 点|视 频|娱 乐|社 会|图 片|郑 州|河 南|中 国|国 际
请稍候...
  • 中牟三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镇乘风启航

  • 探访新乡新型农村社区

  •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摘要

深入第一现场直击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热潮

    2012年3月7日下午5点半,记者来到上街区登封路与中原西路交叉口附近,这里是峡窝镇柏庙村。这个村大部分搬迁工作已完成,只剩下3户。上街区、峡窝镇的工作人员正在与村民谈心,以争取他们尽早搬离。...[详情]

上街新型城镇化城乡:一元化建设携手并进

    上街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2006年年底,就开始谋划推动南部山区贫困村整体扶贫搬迁;2009年年底,确立“两加快一维护”战略。去年年底,适应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新形势需要,将“加快城乡一体化”调整为“城乡一元化”。...[详情]

更多>>相关报道

更多>>分析评论

核心提示

    2012年2月16日,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吴天君作了题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 切实担当起“挑大梁、走前头”的责任使命》的讲话,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对今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摘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探索走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实践,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尝试,也是河南这样一个中部省份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详情]

重大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的责任担当。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先行先试,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施郑州都市区战略、建设“一区两城”的必然要求。...[详情]

基本原则

    把握 “三个关键”:一是坚持“一个主体”“两个载体”的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一个主体”,即中心城市,要促进中心城区的现代化。
    “两个载体”,依托县城和镇区,依托原有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和农民创业园,将其打造成为农民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载体、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产业转移的载体、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载体。...[详情]

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基本形成“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道路交通体系,塑造畅通、整洁、有序的省会形象和生态宜居、繁华现代、畅通有序的城市形态。
    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县城组团—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配套的现代城镇体系,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有序、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环境优美舒适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详情]

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权责明晰、分级负责的领导机制。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和分级负责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高质高效的项目运作机制。市里已经成立了工作推进机构,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设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抓好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建立主动作为、高效推进的落实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分片包干制度。切实落实好重点工作推进例会制度。加强绩效监察,建立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详情]

丰富内涵

    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有过重要论述:一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二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进一步阐述,就是要发挥三个作用,形成一个格局,即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县域城镇的承载承接作用,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详情]

显著特征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集中体现为“六个新”:
    “新”在涵盖农村,从农村着手推进城镇化;
    “新”在不牺牲农业和环境;
    “新”在农民可以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
    “新”在不再区分农民市民身份,都是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新型职工;
    “新”在农民和市民享受一样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    ...[详情]

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六个切入点

1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最大中心城市,地处中部地区“两纵两横经济带”,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乃至中部地区崛起中处于战略核心地位。发挥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需要找到有效的载体,才能领跑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找到的有效载体就是建设产业集聚区。按照规划,到2015年,郑州市重点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力争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
    打造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聚区1个以上,5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6个以上。产业集聚区必将成为拉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一匹黑马。...[详情]

2

加快交通道路建设

    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新郑州东站,预计年底建成投用。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不仅是京广、徐兰客运专线的枢纽站,也是中原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的枢纽站,还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站,通过轨道交通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相连,这里还升级为对接郑州铁路港、公路港和航空港的重要枢纽。
    郑州还将在市区内建成10条快速通道:郑汴物流快速通道、南三环东延快速通道、四港联动快速通道、郑新快速通道、G107新郑境快速通道、郑登快速通道、陇海路西延快速通道、中原路西延快速通道、科学大道西延快速通道、沿黄快速通道。...[详情]

3

加快生态廊道建设

    所谓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它和“绿色廊道”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在不久的将来,由郑州中心城区通往“六城十组团”的通道将建设成为生态廊道。
    同时,实施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加大水系连通工程、水源工程、河道截污清淤、水面扩增、河岸绿化美化工程的推进力度。加快形成围绕道路建设、城市组团。...[详情]

4

加快四类社区建设

    “四类社区”,是指“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合村并城”和“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四类社区”,目的是要逐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使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城市公共服务。据悉,除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外,郑州市建成区310平方公里内共有124个行政村(含228个自然村),占地约70平方公里,涉及村民30余万人,涉及暂住人口约160万人。
    按照2010年底公布的河南省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要求,2012年底前省辖市现有建成区内的城中村全部实施改造。...[详情]

5

加快城市组团起步区建设

    按照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将坚持组团发展、产城互动、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理念,按照“核心、组团、多点”的布局,构筑“两核六城十组团”的发展格局,提升郑州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合作,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支持中心城市优化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县城和功能区为组团的空间格局。 
    “两核”即中心城区和郑州新区。“六城”是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详情]

6

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根据规划,“中心城区”定位为省市政治文化中心、现代商贸服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核心区,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到400万人。
    讲话中提到的“六旧”,就是指在中心城区和高新区改造提升六大片区:内环线区域,包括二七广场商业中心、商城遗址、火车站区域;东风路以南、中州大道以西、金水路以北、文化路以东区域;医学院—碧沙岗区域;西流湖区域;惠济会议休闲中心区域;高新区IT科技产业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