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生态畜牧 力争实现“三个确保”

2018-02-09 10:16:46来源:中原网

   中原网讯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2018年全市畜牧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党的十九大和市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作,紧紧抓住建设生态畜牧业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动物疫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两个关键环节,按照保供给、保安全、保环境“三个确保”总要求,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全面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为保障和服务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贡献。

  通过全市畜牧部门共同努力,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三个确保”。

  一是确保畜牧业生产总量稳中有增。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1.7万吨、18万吨、30.5万吨(根据统计口径预测),为“保供给”做出新贡献。

  二是确保畜禽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取得新成效,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75%,为“保环境”做出新贡献。

  三是确保畜牧业安全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确保全市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保安全”做出新贡献。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定畜牧生产,保供给。

  保持畜牧生产稳定,既是保证市场供给需求,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基础,也是畜牧主管部门职责所在和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使人民群众吃到安全、放心的优质畜禽产品,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

  一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稳定主要畜产品产量。以改善饲养条件和环境,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实现产品质量可控,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为重点,积极开展标准化规模示范场创建工程,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生猪、禽类、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5%、95%、80%、70%和95%;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1.7万吨、18万吨、30.5万吨(根据统计口径预测),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

  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实施,推进产业化经营以着力抓好生态畜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 充分利用国家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升级。在规模养殖方面,重点发展5000头以上生猪、200头以上奶牛肉牛、100万只以上肉禽和50万只以上蛋鸡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在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实施一批重大战略性带动项目,重点提升肉制品、乳制品、蛋品的加工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引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三是实施畜牧品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通过项目资金扶持与品牌培育挂钩等措施,做好品牌经营,培育壮大品牌群体,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增强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参与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展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战略合作,借势借力发展。

  四是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有关发展生态畜牧业意见,将畜禽养殖场(小区)用地、用水、用电、信贷等优惠政策及有关税费减免政策落实到位。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代投”等形式,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积极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经合组织+养殖场户”等多种形式的畜牧产业化运行模式,在降低养殖亏损风险的同时,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畜牧业,形成全社会各行业共同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

    (二)强化执法监管,保安全。

  安全问题是根本,没有质量安全保证的畜牧业发展,一旦出事,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难以估量。

  一是狠抓疫病防控。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畜禽防疫体系,建立“以管促防、以检促防,防检结合”的运行管理机制。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力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和郑州市染疫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和收集体系,力争使全市所有病死畜禽及废弃产品都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疫源,防止疫病传播与扩散。

  二是强化质量监管。按照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的“四严”要求,加强饲料、兽药、奶站和畜禽屠宰环节监管,整顿畜牧业生产资料经营市场,加大畜禽投入品抽检力度,完成各级下达的监测抽检任务。抓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产地认定工作,强化法律法规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宣传力度,营造监管部门、企业和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共治共管氛围。

  三是严格畜牧综合执法。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严格规范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监测出证程序,持续加强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饲料、兽药、生鲜乳和养殖环节添加剂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品的专项整治,强化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问题追溯、有奖举报等违法行为查处机制,严肃查处黑窝点、黑作坊以及加工厂经营病死畜产品的不法行为,确保上市肉品质量安全,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三)推进清洁养殖,保生态。

  围绕“打造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生态建设,树立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理念,统筹推进畜牧发展与生态保护。

  一是进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坚持“种养结合、畜池配套”,大力推广以“猪—沼—菜”、“畜—沼—粮”为主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着力抓好生态畜牧业建设工程,引导10个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综合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75%以上。

  抓好优质饲草种植以加快推进“粮改饲”项目建设和优质饲草种植为抓手,加快优质苜蓿草种植推广,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通过养殖场区与种植大户结合、养殖场区租赁周边农户土地搞自有种植等多种模式,引导种植饲草5000亩,实施青贮饲料25万吨,同时积极做好青贮机械、牧草收储机械的引进和使用,搞好饲草青贮和储藏技术推广。

  三是加强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继续加大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宣传贯彻,提高养殖场户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污染防治积极性。同时,加大科技指导力度,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户)采取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就地消纳、循环利用、集中收集处理等多种治理模式,促进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

  (四)抓好科技创新,增后劲。

  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引导各类畜牧业主体研发畜牧业清洁化生产、排泄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新技术、新装备,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推进全产业提质增效,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做好荷斯坦奶牛品种登记工作,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提高良种覆盖面和生产水平。

  二是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规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DHI测定技术、TMR饲喂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奶牛性控技术,以及粪污综合治理和无害化处理技术、饲草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等,提高广大养殖场户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养殖效益。

  三是提升畜牧技术培训实效。抓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和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畜牧养殖场户科技素质和饲养、防疫等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升科学养畜水平,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五)提高服务能力,树形象。

  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管行业、抓行风、强队伍”为抓手,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畜牧系统干部职工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为人民群众服务放在第一位,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简化办事程序,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二是提高服务本领。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求,加强自身学习,抓好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专业能力、谋划能力、统筹能力、执行能力。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各级廉洁勤政相关要求,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严格自律,防微杜渐;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以严格绩效考核管理为抓手,在治懒治庸、问责问效上下功夫,切实在转变作风、强化队伍、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