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关键点闭环监管 存储大数据提升效能 郑州市餐饮监管办实事保安全

2013-12-12 00:00:00来源: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转自《中国医药版》2013年12月12日头版头条)本报河南讯  记者李雪墨报道  1920个食品留样柜、17782个餐饮监管公示牌、5402台油水分离器,全部由郑州市政府免费提供给学校和餐饮企业。2011~2013年,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连续三年办理了市政府“十大实事”,形成了对多个餐饮服务关键点的闭环监管。


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学校食堂食品设施设备不完善,是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风险关键点。2011年,郑州市政府把“为学校食堂配备食品留样柜”列入年度为民办理的“十大实事”,一次性投入财政资金700多万元,为郑州地区从公办幼儿园到大学食堂发放了1920个食品留样柜。郑州市局要求学校对食堂饭菜进行48小时留样,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快速追查问题源头。


为推动量化分级管理,让消费者能通过“寻找笑脸就餐”,2012年郑州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设置餐饮单位监管信息公示牌,对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状况予以公示。这块挂在餐饮单位大堂的公示牌,成为郑州市政府2012年为民承办的“十大实事”之一。


2013年郑州市政府“十大实事”中,有一项是在全市规模以上的餐饮服务单位安装油水分离器,以防止“地沟油”重回餐桌。郑州市政府不仅免费为餐饮单位安装了5402台油水分离器,还拨付了540.2万元,对安装油水分离器的餐饮单位每安装一台,奖励一台价值千元的保洁柜。


为了让每一件实事办理不走样、出实效,郑州市局开展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该局以留样柜的配备为契机,加强了对学校食堂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到食品留样全程链条的监管;以餐饮公示牌为核心,开展了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案和评定量化细则;以安装“油水分离器”为突破点,堵住了流入地沟废油的源头。郑州市局局长李新章告诉记者:“自履行餐饮监管职能以来,郑州市局通过为政府办好民生实事,抓住了餐饮监管的重点、难点,形成了对餐饮服务关键环节的闭环监管。”


面对郑州市17643家餐饮服务企业的监管重任,该局意识到传统单一的监管方式已不能满足监管需要,应积极在餐饮服务环节推广运用高科技手段。


郑州市局正在郑州中原区试点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也被2013年中原区委、区政府列为为民办理的“十大实事”之一。区政府投入400万元用于系统软硬件建设,将有望成为郑州市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监管大数据,提高餐饮服务监管效能的新起点。


郑州市局中原分局食品检验所三站站长赵青胜,充分感受到了信息化监管给工作带来的便利。中原分局为每位执法人员配备了一套科技装备:平板电脑(移动执法终端)、蓝牙打印机和一个专业背包。赵青胜携带这套装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半天时间,从原来只能检查2家店提高到五六家。“利用移动执法终端,检查中如发现有食品安全违法法规行为,当场就可以取证拍照、录音、录像等,现场打印监督检查记录、整改意见书或行政处罚告知书等法律文书。这份文书也同时实时存储到中原分局和郑州市局的餐饮监管信息化系统中。移动执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实现了阳光执法。”赵青胜介绍。


郑州中原分局局长左献荣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包括许可发证管理子系统、综合新信息采集子系统和日常监管子系统等19个子系统,可以开展日常监督、餐饮服务行政许可、透明厨房等所有环节监管。李新章表示:“明年,我们要为全市基层执法人员配发移动执法装备,并推广中原区的试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