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食药局 “361”模式闯出监管服务一片天
如何做好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服务,是各地食药监系统普遍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在这方面,商丘市民权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361”监管模式,走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361”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做到“三个抓好”,开展“六化建设”,打造“一个中心”,以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工作和服务,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民权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用创新趟出了一条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路子,实现了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食药监事业的“弯道超车”。
“三个抓好”,筑牢基层监管网底
——抓好基层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促进食药监事业长远发展,彻底解决部分乡镇食药监所办公无房、无车、无装备的“三无”窘境,民权县局立足职责任务,着眼现实需要,充分利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战略机遇期,强力推进以强化“四品一械”综合监管为核心的新一轮基层基础建设,办公硬件和执法装备得到有效改善。
——抓好社会共治。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一个新原则、新理念。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在总则中就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社会共治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近年来,民权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将“社会共治”理念贯穿于食品安全保障的全过程,着力编织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网,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抓好监管执法。以健全和完善统一权威的县、乡两级监管体制为重点,形成行政监管、稽查执法与技术监督互相衔接、密切配合的工作体系,严格落实日常监督管理和监督抽检职责”。
开展“六化建设”,提升食药监管能力
为有效提升全县食药监系统的基础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民权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科学管理理念的总要求,以实现“所容所貌美观化、市场主体网格化、市场监管日常化、行政行为规范化、监管手段现代化、内部管理制度化”的“六化”目标为核心,全面推进基层乡镇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有效提升了基层监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树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新形象。
打造“一个中心”,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贵在担当,重在教育,而当前的食品安全教育中却普遍存在着培训力度不强、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式单一、受训者参与热情不高。为破解这一困境,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民权县食药监局大胆创新,依托县食品药品行业自律联合会这一社会化平台,以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和精准扶贫为切入点,精心打造了全省第一家集场景模拟、电教、考核为一体的现代化“食品安全执业教育中心”,对食品从业人员开展精准化、无缝隙、全覆盖的培训教育。
“教育中心”本着“能用实景展示不用图片文字,能用视频教学不用人员授课”的原则,建立了食品流通、餐饮服务两个情景模拟示范店、多媒体电教室以及考核培训管理机制,把商场超市、食杂店、餐馆等食品经营场所整体“搬进”培训课堂,以实物场景模拟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各类食品销售经营场所、餐饮服务场所的设备设施、陈列布局、操作流程等情景。
同时,该局还结合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精心拍摄制作了《食品经营行业服务安全知识》教学视频,采用视频讲解和监管人员针对性解答相结合的方式,对从业者在实际经营中经常接触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现场培训,让参训人员置身于一种接近真实的培训环境,使其在观看、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的了解和认知,实现了食品从业人员即来即学、随考随走,以最直观、最浅显易懂的“实景演练”方式,让食品从业人员迅速掌握食品安全应知应会知识,有效提升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职业技能水平。
截至目前,“教育中心”已开展培训两期,共有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社区)的400名食品生产、流通及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