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追溯”体系护航食盐安全
2017年盐业改革迎来全新的“市场化”体制。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盐业是否更加有滋有味?本报记者带你回顾2017年盐业发生的重大事件。
积极推进盐业改革 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109家重点盐业企业原产量为5214.9万吨,同比增长7.9%;主营业务收入318.05亿元,同比增长15.07%;利润总额18.04亿元,同比增长24.35%。
2017年,是实施盐业体制改革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食盐专营新政策建立之年。此次盐改的关键词是“放开盐价,跨区域经营”。
在盐改之前盐业是“独家经营、计划管理、政府定价”,盐改方案提出,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食盐不再由政府定价,而是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决定。这意味着国内将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改革之前,食盐生产企业生产的食盐只能卖给食盐批发企业。改革后,生产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可以确立自己的品牌和价格,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跨省经营,省级以下食盐批发企业可在本省范围内开展经营。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茆庆国表示,协会多渠道宣传盐改和食盐专营新政策,汇编盐业体制改革相关资料印发会员单位,便于企业掌握盐改政策,起到了弘扬主旋律,彰显正能量的作用。
开展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诚信经营有序落实
盐业信用体系建设是盐业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型食盐专营市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盐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2016年《盐业信用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在北京举行,2017年发改委组织协会、国富泰公司先后召开了6次会议,研究部署盐业信用体系建设。2017年8月,“全国食盐批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培训会”在山东威海召开,对此,中国盐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占京介绍说,加快推进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盐协与国富泰公司密切合作,联合广大盐企,就信用档案建立、盐行业信用管理与公共服务系统、行业信用评价、红黑名单及联合激励与联合惩戒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2018年是盐业改革的攻坚之年,信用本质是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开展盐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茆庆国强调,发挥省级盐业协会作用,共同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自觉遵守自律公约,构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盐业专营企业首当其冲的会受到影响,对政策保护依赖过重的企业无疑将是重磅一击。行业会经历新一轮洗牌,一些产销一体、跨区域经营、具有资源品牌技术优势的大企业会脱颖而出。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巡视员王强认为,此次改革打破了盐行业缺乏竞争的局面,从前竞争力不强的盐企可以依靠政府给的计划生存,今后可能会被市场淘汰。改革也将加速盐企的兼并重组,最近中国盐业总公司与天津市长芦盐业总公司、河北省盐业专营集团公司就共同组建了跨区域、产销合一的盐业企业。
强化食盐安全管理 建设食盐电子追溯体系
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多品种盐公司已经开始追溯体系建设。
逐步完善追溯服务平台,重新构建食盐市场监管体制和有效运营方式,要实行盐业政企分开,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盐,保证消费者餐桌上的安全。茆庆国表示,盐业协会加强食盐电子追溯体系建设,提倡追溯与防伪相结合,经反复研究探讨和专家论证,提出了带有全息防伪技术的碘盐标志与二维码一体印制全息防伪二维码。据介绍,服务平台的建成,为每一袋食盐配有唯一的标码合一“身份标识”,安全性和可监控性大大提高,在保障食盐安全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将发挥重大的作用,消费者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辨别盐的真伪好坏。
据悉,目前已有24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入网注册并通过认证,10家正在认证中,累积发码3.22亿枚。
中国盐业协会副理事长宋占京介绍说,通过食盐追溯平台,将有助于构建完善预测预警机制,严防食盐产品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充分挖掘追溯数据在企业质量信用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完善质量诚信自律机制;为储备盐、食盐应急管理、食盐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